返回 我的 陇南信息网

陇南非遗 | 邂逅宕昌那些惊艳了时光的非遗文化

编辑:陇南信息网2021-10-08 22:44
来源:陇南文旅
2185阅读评论

|

星期五

来了宕昌记得一定要去看看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灵巧之手、灵秀之心的创作那些沉淀着生活智慧、传统认知的工艺一定会惊艳到你

宕昌的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音乐、民间美术、传统工艺、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间美食和民俗等7大类,主要有三弦弹唱、刺绣、剪纸、木雕、灌灌酒酿造工艺、拳、转灯、旋活、木轮车制作技艺、腊肉熏制、宕昌二老客烧酒酿造技艺、南阳媒话、宕昌社火、凤凰山神的传说、哈达铺花儿、宕昌羌陶制作技艺、藏羌服饰制作技艺等。

近年来,宕昌非遗也为脱贫致富插上翅膀,官鹅沟景区里的刺绣、纳的鞋垫、沙湾的罐罐酒以及腊肉熏制技艺,已经推出满足市场需求、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既能鼓励非遗传承人积极传授非遗技艺,促进非遗文化发展,也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vol.1

顶礼膜拜的灵魂之舞--傩舞

宕昌羌傩舞自明代末成熟以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宕昌县当地俗称“脑后吼”,是木家藏族男性舞蹈。道具有大小皮鼓3个、牛角喇叭3只、铜乐器3个、五官佛像面具5套、熊皮、雕翎帽2顶,锦鸡羽毛装饰的毡帽2顶、皮袄5件、绸缎长衫2件、木制大刀等兵器多见。整个舞蹈演出由15人组成,领舞者的属相必须和当年的属相相同。

表演时先由领舞的笨笨“贡巴”在场地中央划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路线,然后其余的笨笨在“贡巴”的带领下,按照划定路线进行表演,寓意主要是驱赶五个方位的邪恶、灾祸,这种看似简单的原生态舞蹈深刻的诠释了原始舞蹈的本源。2007年11月,宕昌羌傩舞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仅苗赵生义一人。

@vol.2

最传统的狂欢节--社火

宕昌社火主要流传于宕昌县区域内。据历史记载,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社火这一民间娱乐活动。《民俗通》中说,“百日之劳,一日之火,集社燃火,群歌群舞,集社燃火而舞之蹈之,祈于天而祷于地,以获吉也。”

宕昌社火中主要包括舞龙灯、跑旱船、耍狮子、踩高跷、唱小曲、演大戏、武术表演等形式。演出时的各种道具制作匠心独运,反映了千百年来广大群众的想象力和创作才能,在词曲的编写和表演形式上具有丰富的文学艺术和戏曲艺术的特点。

2014年8月,宕昌社火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目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张叶茂、豆建兰。

@vol.3

千年藏秀,”绣”出好生活

宕昌县民间刺绣发源于本地,早在北魏时期就有,盛行于明代,至今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

文革期间曾被当作封建糟粕而加以禁止。改革开放后再一次发展起来,并于2006年成立了刺绣协会。宕昌民间刺绣基本以母女家庭传授和邻里姐妹互相传授的方式存在于民间,是一种分散的有形文化。刺绣图案主要有花纹、云纹、梅花纹、蝴蝶纹、单独纹样、角偶纹样、二方连续及四方连续纹样等。主要用于美化家庭环境、服饰装饰以及嫁妆等。

宕昌刺绣于2007年11月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vol.4

古法佳酿灌灌酒

宕昌县沙湾罐罐酒早在我国宋代就有史料记载,是传统的沙湾民间酒文化之一。至今已流传900多年。制作属于家族传承,目前只有极少数人掌握酿造技艺。它采用传统制作工艺流程,酿造出的酒,味道甘美,且品质高,是当地村民自己饮用和招待贵客的上品,有驱寒、活血化瘀、润肤、养气、抗衰老的功效。宕昌罐罐酒酿造工艺独特,以食用的方式存在于民间,是当地一种分散的有形民间文化。

2007年11月,宕昌罐罐酒酿造技艺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vol.5

传统美食鸡汤冻冻

提起宕昌冻冻,宕昌人都知道,唯蒋记冻冻最为出名。蒋记冻冻始传于清朝末年,传承了三代人,已有一百余年历史。蒋记冻冻自创始以来,经过历代传承人的不断总结、改进,发展,制作方法愈来愈精良,至现今传承人,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制作工艺,已成为一道独特的美食,誉满宕昌及周边各地。

2018年1月,被宕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宕昌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蒋利忠。

@vol.6

木轮牛车

位于宕昌县兴化乡的磑子坝村距礼县县城仅70多公里,属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与磑子坝紧紧相连的是上坪草原,是先秦时期军队养马屯兵之地;所以这里的人们,一直都在使用木轮车,可上溯到从春秋战国时期。木轮车是磑子坝人重要的运输交通工具,属纯木质结构,是一种以牛为动力的运输工具,它有几个世界之最,即:越野性能最佳,爬坡能力最强,适应路面最广,稳定性能最好,减震性能最差。2011年11月,宕昌木轮车制作技艺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范景荣。

@vol.7

抟拳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宕昌抟拳,原为清代宫廷内部的酒令。清雍正年间,岷州来了一位道台,名叫赫赫,系皇亲贵族,曾在宫中久住,外任后,将此酒令带到岷州流传至今。抟拳是由一套独特的令语与手势组合而成的。划拳时,双方先伸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以“高升”起令,呼出特定的令语和手势,要连续出指对呼,一旦猜中,便一气呼成。哈达铺抟拳以口头流传方式存在于民间,是一种分散的、无形的口头文化。2007年11月,宕昌抟拳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vol.8

旋活

宕昌县竹院乡刘家院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瓷器及其他生活日用物品难以买到,所以心灵手巧的当地群众就想到用木头来制作日常生活用品,此即宕昌旋活产生的渊源。

旋活的制作主要用原始的家传旋活车子制作,无现代仪器测量,全靠技艺师傅的眼光和感觉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作品做工精细。2011年11月,宕昌旋活被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沈满生。“非遗不能‘冻’起来,要‘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文化才能‘活’起来。”未来,宕昌县还会对非遗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提炼和表达,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打造产业群,把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财富。

来源:陇南宕昌发布

?监制|高 岩?

?责编|高剑榕?

?编辑|马 茜 ?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