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礼县简介

礼县概况

礼县县城全景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西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4°37′—105°34′,北纬33°36′—34°32′之间,东邻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甘谷接壤。全县幅员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88公里,土地总面积645万亩,耕地103.26万亩(其中川坝地6.78万亩,山地96.4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3.4%。),林地173.7万亩,草原面积170.8万亩,其中宜牧草场144.4万亩。全县辖12镇17乡568个行政村11个社区260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29万人,总户数13.09万户,其中农户10.68万户,农业人口46.95万人,农村劳动力30.06万人。农作物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绿肥饲料作物、蔬菜作物4大类共70余种,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大豆、高粱为主,荞麦、燕麦、洋麦、黄豆有少量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有苹果、核桃、花椒、中药材、胡麻、油菜、烟叶、向日葵等;饲料作物以紫花苜蓿为主;蔬菜作物主要有萝卜、大白菜、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大蒜等。礼县是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县,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扶贫攻坚交通先行示范县、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牛羊产业和梯田建设大县。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礼县隶属于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岷峨山脉东麓,地跨东经104°37′--105°36′,北纬33°35′--34°31′之间,东邻天水市秦州区和陇南市西和县,西接陇南市宕昌县和定西市岷县,南连陇南市武都区,北与天水市武山县和甘谷县接壤。距兰州市345公里、天水市97公里、武都区250公里。


地形地貌

礼县地质地貌复杂,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为黄土梁峁区,西北和西南部为秦岭石质山地,南部为土石山区。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上坪乡没遮拦梁),最低1080米(肖良乡桃林村),平均海拔1639米,县城海拔1404.6米。地貌类型属陇南山区秦岭山地之间断陷部分的西礼盆地。县城东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山区,西北和西南部为秦岭石质山地或土石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貌形态多样,


地质构造

礼县位于中秦岭华力西期及印支期褶皱带(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带)。由陕西山阳——礼县断裂带及陕西凤县——礼县王坝左家——宕昌断裂带控制。地层区划属秦岭地层分区。出露地层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三叠系、第四系及燕山期运动的花岗岩,其中以泥盆系地层出露面积最大。区内主要断层为:礼县——罗坝——锁龙断裂带;礼县——洮坪魏子坝断裂带;朱家坝(王坝)——秦家湾(铨水)断裂带;成河——廖家寺——林边断层;石堡——龙王山—茨坝断裂带。区内主要褶皱为石家河坝复式向斜。北翼由舒家坝组地层构成次级马坞背斜,南翼由西汉水组构成次级张风坡背斜。区内岩浆岩主要为中川花岗岩体、碌碡坝花岗岩体。岩脉主要有花岗闪长岩脉、花岗岩脉、辉绿岩脉、黄斑岩脉等。


水文

礼县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纵贯全县,有常年性河流14条,集水面积3755平方公里,季节性河流8条,集水面积497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10.8亿立方米,径流深为100-225mm,平均径流量为6.877亿立方米。全县地表水资源主要靠降水补给,其中自产水6.8777亿立方米,占总水量64%,入境水3.9亿立方米,占总水量36%,人均自产水资源量1338立方米,比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少861.92立方米,比全省人均自产水资源量1152立方米高186立方米。礼县境内主要是长江流域,最大河流西汉水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西汉水发源于天水市麦积区西南70多公里的齐寿山,自礼县盐官镇罗堡村进入本县境内,流经盐官、祁山、永兴、城关、石桥、江口、龙林、雷坝、肖良3镇6乡,在肖良乡桃林村流入西和县境内。县境内104.1公里,流域面积4225.8k㎡,河流平均比降4.05‰,多年流量为10.9秒立方米,最大洪峰流量是1963年6月5日,实测流量为1340秒立方米,最小流量是1972年12月15日,实测流量仅为O.23秒立方米,县境内多年平均流量为21.78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8396.6万立方米,河流泥沙严重,多年平均为307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311.7吨/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072万吨/年。西汉水主要支流有峁水河、漾水河、永坪河、燕子河、谷峪河、洮坪河、清水河、邓家河、碧玉河、太石河等十条河流和宽川河、花石河等“一水十河”,小流域68条。


气候

礼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辖区内大部分地方以梁、峁、沟、壑等黄土地貌为主,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温差大,降水量较少,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和炎热,秋季阴雨适宜、冬季干燥较寒,多东北风,雨水集中,全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气温10.3℃。1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20.1℃(197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5.6℃(1966年6月19日)。最低月均气温-12.7℃(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5.3℃(1977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4.0℃,最大日较差28.5℃(1978年2月27日)。生长期年平均281.1天,无霜期年平均184.5天,最长达208天,最短为14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83.3小时,年总辐射109.5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81.1天(一般为2月23日~11月30日)。年平均降水量470.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15.4天,最多达140天(1984年),最少为90天(2002年)。极端年最大雨量751.9毫米(198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54.2毫米(196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暴雨(雪)、寒潮、霜冻、低温冻害、大风、连阴雨、雷电、等,由气象条件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农业气象灾害等也较为严重,对礼县工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造成较大影响。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礼县成矿条件优越,矿种相对齐全,以有色金属和贵金属为主,能源矿产及地下水资源缺乏。全县发现有金、银、铀、锑、铜铅锌、石灰石、大理石、铁、水晶石、冰洲石、泥炭、地热等20余种,主要分布在罗坝、洮坪、石桥、湫山等20多个乡(镇)。总体上勘查程度较低,控制程度有限,找矿潜力巨大。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在全县大部分乡镇均有分布。全县共设有探矿权43个,勘查总面积639.54999平方公里,包括金、锑、铅、锌、铜、铁、铀等7个矿种,金矿远景储量430吨,铀矿2000吨,锑矿量5.5万吨,铜矿600吨,泥炭200万吨,铁矿36万吨,石灰石1000万吨。其中金矿勘查区块共32个,占勘查面积的74%;其它金属矿产共11个,占勘查面积的26%。


水能资源

全县水能总蕴含量为15.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为4.75万千瓦,占总蕴含量的30.25%。已建成水电站32座,装机容量2.558万千瓦,在建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0.208万千瓦,年发电量21220千瓦.小时。有红河、苗河两座水库。红河水库是一座防洪、灌溉、旅游为一体的中型水库,总库容2137.5万立方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67平方公里,承担下游3.5万亩灌溉任务,保护着盐官、祁山、永兴、永坪、城关等乡镇1200平方公里区域的7.5万亩耕地和8.8万人口防洪安全。苗河水库是一座防洪、灌溉、发电、旅游为一体的小(一)型水库,总库容912.6立方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421平方公里,承担着下游城关、石桥两乡镇2万亩的灌溉任务,保护罗坝、城关、石桥等乡镇8万人的防洪安全。


生物资源

礼县境内生物资源丰富,主要木本植物科64科300多种,常见树种有54科211种。有中药材152科620余种,常用药材100多种,主要种类为大黄、红芪、当归、党参、半夏、柴胡、甘草等,所产大黄、半夏、红芪、党参、当归被喻为药族“五朵金花”,白河镇铨水一带生产的大黄品质上乘,药用成份高,深受市场欢迎,出口量曾占全国的56%,被誉为“中国铨黄”;礼县大黄曾获国家外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先后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在国内外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礼县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

全县有天然草场144万亩,年产草量9亿多公斤,载畜量可达800多万个羊单位,农民有养畜的优良传统。


土地资源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全县土地主要由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设施农用地和田坎)组成,县域总面积639.5万亩:其中耕地为204.7万亩(占32.01%),园地为11.5万亩(占1.8%),林地为215.1万亩(占33.64%),草地为140.6万亩(占21.9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16.67万亩(占2.61%),交通用地为5.7万亩(占0.8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为7.08万亩(占1.1%),其他土地为38.11万亩(占35.96%)。截止2014年底,全县已修梯田66万亩,还有约75.45万亩坡耕地可进行梯田建设。


历史沿革

 礼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汉水流域就已有人类生活,4000年前仰韶文化和巴蜀文化在这里交融。夏商时期,地属雍州。周朝时期,周孝王“邑非子于秦”之前,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首领中潏最初居住在西犬丘(即现在礼县一带),建立了以西垂为中心的城邦性质的小方国。其后人非子在此为周孝王牧马,因其所养的马匹高大雄健、耐力持久而被“分土为附庸”。后来,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建立秦国,西垂是秦人建立的第一都邑。秦昭襄王时陇西郡,辖礼县一部分地域。秦朝时,地域东北部属陇西郡西县,西南部仍为氐羌人所居,尚未置郡县。西汉时,地域东北部属凉州刺史部陇西郡西县,西南部属益州刺史部武都郡、嘉陵道和陇西郡羌道,王莽改西县为西治。东汉时,东北部属凉州刺史部汉阳郡西县,西南部属武都郡武都县及羌道。三国时,东北部属秦州汉阳郡西县隶于魏,西南部属武都郡武都县隶于蜀。晋时,东北部属秦州天水郡始昌县(晋改西县曰始昌),西南部属武都郡武都县,仇池国(296—322)时期,全部地域属仇池国。前赵(304—329)、后赵(319—351)、前凉(314—376)、前秦(351—394)、后秦(384—417)时期,这几个地方割据政权或全部或部分,或较长时间或短暂地占据过本县地域,在此期间,东北部均称天水郡始昌县,西南部均称仇池郡。前凉时曾在东北部置西城校尉。西秦(385—431)时,东北部属秦州汉阳郡阳廉县,西南部分属仇池郡及白马郡。北魏时,红河、盐宫一带分属秦州汉阳郡的阳廉、黄瓜二县,永兴、平泉一带分属南秦州天水郡的水南、平泉、平原三县,城关地区属南秦州。汉阳郡的兰仓、谷泉二县,江口以下地区分属南秦州仇池郡的阶陵、仓泉二县。西魏时,盐官以东地区仍属秦州天水郡阳廉、黄瓜二县,永兴、城关地区分属成州汉阳郡的水南、汉阳二县,西南部地区分属成州潭水郡的潭水、甘若、武定、相山四县及成州仇池郡的阶陵、仓泉二县。北周时,盐官以东属黄瓜县(阳廉省),永兴、城关地区属成州仇池郡汉阳县,西南部地区属成州仇池郡的潭水、上禄二县。唐时,东北部先属山南西道成州的汉源、长道二县,后属陇右道秦州长道县,西南部分属陇右道成州上禄县及宕州良恭县。盐官城曾为党项马邑州治所,隶于秦州都督府。五代的岐、唐、晋、周时,东北部属陇右道秦州天雄、雄武节度使所辖的长道县,西南部没于吐蕃。五代汉时全县地域没于吐蕃。北宋时,东北部属长道县,西南部属大潭县,两县先属秦凤路之秦州,后改属岷州。南宋时,仍为长道、大潭两县地,但改属利州西路的西和州所辖,盐官以东地域属天水郡(州级建制,治所在今天水镇)辖治。元朝时,东北部的长道县地域并入西和州,而于今城关镇别置“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下辖“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上千户所”及“礼店、文州蒙古军民奥鲁干户所”;“元帅府”负责西和州、武阶、文州地区的军民安全,“上千户所”则仅统摄今城关及西南部地域的军民。明初承元制,洪武四年(1371)置“礼店守御千户所”,隶岷州卫,属陕西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隶秦州卫,属仍旧。成化九年(1472)割秦州19里置礼县,属巩昌府所领的秦州管辖,原“千户所”与县并存不废。清朝时,顺治十六年(1659)裁撤卫所十百户,将巩昌卫、文县所、西固所归并礼县统辖,属巩昌府。雍正六年(1727)改属秦州。中华民国时,民国2年(1913)袁世凯令各州府改道,礼县属陇南道,旋改渭川道。民国16年(1927)道废,县直属于省。民国25年(1936)蒋介石令甘肃全省设七个行政专员公署,礼县属第四区(天水)专署领辖。1949年8月17日礼县解放,隶武都专区,1955年10月划归天水专区,1985年7月又划归陇南地区。2004年,陇南撤地设市,礼县属陇南市。


行政区域

全县辖12镇17乡,城关镇、盐官镇、石桥镇、白河镇、宽川镇、红河镇、祁山镇、永兴镇、永坪镇、中坝镇、罗坝镇、雷坝镇、马河乡、固城乡、崖城乡、湫山乡、洮坪乡、上坪乡、江口乡、雷王乡、龙林乡、白关乡、沙金乡、桥头乡、草坪乡、滩坪乡、王坝乡、肖良乡、三峪乡。


旅游景点

礼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自然景观优美,礼县古八景“赤土显迹、鸾亭瑞雾、天嘉福地、汉水春波、雷峰夕照、圣泉映月、翠峰松涛、祁山暮雨”闻名遐迩,自古以来就是游人向往的理想胜地。礼县境内有秦人第一陵园——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诸葛亮“六出祁山”遗址祁山武侯祠、发祥于周代的卤城古盐井、秦先祖非子牧马的重要场所太平山等珍贵的历史遗存,风景秀丽的翠峰观、观音文化的发祥地—大香山、陇东南最大的人工湖—秦皇湖、上坪草原、洮坪原始森林等自然生态景区,国家4A级景区甘肃秦文化博物馆、赤土山园林、西汉水风情线、森林公园、水景工程等景色宜人的城市景观,以及龙池湾红军烈士陵园、新中川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景区。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位于县城以东13公里处,墓群范围东起永兴乡爷池村,西至永坪乡赵坪村,南起永兴乡蒙张村,北至永坪乡下薄地,总面积18平方公里。陵园区分两大墓葬区,即西汉水北岸(史称北岈)的大堡子山秦公墓葬区和西汉水南岸(史称南岈)的园顶山贵族墓葬区。目前已探明大堡子山城址总面积25平方米,大小墓葬400多座,已清理墓葬14座,车马坑1座,出土文物300余件,绝大部分被国内各级博物馆收藏,部分流失民间及海外。出土文物种类主要有青铜器、金器、玉器等,已发掘的两座南北并列的“中”字型和“目”字型墓,规模宏大,总长度分别为88米和115米,根据所出土铭文为“秦公作铸用鼎”和“秦公作铸用簋”的青铜器,专家考证初步确认为秦开国国君秦襄公及其子秦文公的陵墓。

祁山武侯祠景区。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是三国时蜀魏必争的战略要地。位于祁山古战场中部的祁山堡,为当年诸葛亮挥师北上、六出祁山、讨伐曹魏的前沿指挥部。堡上武侯祠始建于两晋,后经明清重建,现保存下来的武侯祠为全国五大武侯祠之一,祠内有匾额30余面,楹联5幅,碑刻20余通。祁山堡东北有天水关、木门道、点将台、九古堆长蛇阵等三国古战场遗址,堡南有当年埋藏伏兵的“圈马沟”和“藏兵湾”,西汉水河心有块巨石,相传为诸葛亮的上马石。长期以来,祁山武侯祠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盐井祠景区。盐井祠位于礼县城东30公里的盐官镇,此地南接祁山堡,北临天水关,以出产井盐和繁荣的骡马交易闻名于甘、陕两省。从周代开始秦人就在当地发现盐井,并逐渐熟练于井盐的制作,历经两千多年,从而产生了丰富的盐井文化。战国时在此设官管理盐业生产,“盐官镇”因此得名。卤城盐井在秦人发展崛起、统一六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史记·秦本纪》记载:“非子居犬丘(今礼县东部一带),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马于泾渭之间,马大蕃息”。盐井祠现存发祥于周代的盐井一口,至今盐水仍不断向外涌现,拥有全套井盐熬制工具和多种有关盐井的碑刻、匾额、典籍和书画。

翠峰观景区。礼县翠峰观景区位于县城东南15里处,“翠峰松涛”为礼县古八景之一,山势峻秀,植被良好,殿宇庙阁,凌空筑就,是旅游、览胜、避暑的一块风水宝地。

大香山景区。大香山风景区位于雷坝乡境内的香山自然保护区,海拔2532米,是观音文化的发祥地。据《香山传》记载,香山为兴林国妙善公主修仙成道处,有老虎洞、悄悄泉、点头树、冰凌洞、姐妹石、舍身崖等多处自然景观。

赤土山公园。赤土山公园位于礼县县城东城区与新城区交界地带,因山体呈红色而得名,“赤土显迹”为礼县古八景之一。公园集生态休闲、文化娱乐、游览观光、运动健身、科普教育等综合功能为一体,是全县重要景点和城区居民休闲娱乐场所。主要有赤土显迹、名人雕塑广场、礼县八景浮雕墙、秦襄公雕塑、游步道、文化碑廊、健身广场、观景平台、文化柱、入口广场等景点。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甘肃秦文化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陈列、保管、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是礼县的标志性建筑。主体为秦汉风格三层建筑,总投资5907万元,主体建筑面积8350㎡,陈展面积3661㎡,内设展厅、多功能厅、学术厅、库房等。博物馆现有藏品3096件,包括古生物化石标本、石器、陶器、骨器、铁器、瓷器、金器、玉器、古书画、古钱币、木雕工艺品、红军遗物等藏品以及古籍资料10000余册,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5件,二级文物90件,三级文物241件。甘肃秦文化博物馆于2012年9月17日正式开馆,免费对外开放。甘肃秦文化博物馆是礼县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河边草原和洮坪原始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大河边草原位于礼县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上坪乡境内,面积达20万亩,水草丰茂,牛羊成群。洮坪原始森林位于礼县洮坪乡、上坪乡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木本植物达300余种,动物有林麝、马麝、青羊、红腹锦鸡、云豹、毛冠鹿、羚羊、熊等50余种,胜产各种野生中药材,有大宝山、宝瓶口、双塔崖等景点。这一景区是感受自然生态、领略草原风光、旅游避暑、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新中川烈士陵园。1949年8月初在解放盐官的战斗中,解放军7名指战员牺牲(副连长1人,排长1人,战士5人),还有一名群众在背送伤员中牺牲。战斗结束后,军长彭绍辉、政委洗恒汉在小天水召开庆功会,表彰了有功人员,并将8名英勇牺牲的烈士安葬在新中川。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为红色旅游景区。

龙池湾烈士陵园。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在发动徽成两康战役后向北转移,在途经礼县盐官镇龙池山腹地藏兵湾(三国古战场地名)时陷入包围,一百六十多名红军战士阵亡。二方面军在龙池山的战斗是红军在礼县乃至整个陇南活动期间最大的一次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各级组织和当地群众将烈士遗骨安葬于龙池湾梁,建立了红军烈士陵园。


地方特色

特产

苹果。礼县是全国60个苹果重点生产县、全国32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县之一,被省农牧厅确定为天水、陇南浅山丘陵苹果优势产区,被甘肃省农牧厅列为甘肃省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被甘肃省农牧厅列为全省5个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列为国家A级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县。礼县境内西汉水及其流沿岸为苹果主产区,全县已基本形成了沿西汉水上游两岸及其支流60公里的苹果林带,覆盖14个乡镇、234个行政村、5.5万户、24.7万人,2014年种植面积56.74万亩,产量24.8万吨,产值8.78亿元,主产区户均果品收入1.59元,人均3555元。主栽品种有元帅系、富士系及以澳洲青苹为主的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三个品系

核桃。截止2014年底,全县共发展核桃40万亩470万株,初果期树200万株,盛果期树20万株,幼树250万株,完成高接换优32万株,核桃主栽品种3个(香玲、清香、强特勒),其中早实型品种2个(香玲、强特勒),晚熟型品种1个(清香)。2014年产量9168吨,实现产值1.8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38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

花椒。截止2014年底,全县共发展花椒12万亩,960万株,农民户均95株,人均21株,初果期树310万株,盛果期树500万株,幼树150万株,主要品种有大红袍、油椒、迟棉椒。2014年产量为2300吨,年产值9200万元,农民人均花椒收入19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

中药材。截止2014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9.5万亩,其中大黄6万亩,党参1.6万亩,黄芪500亩,其他1.85万亩。


民俗风情

礼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内涵独特,乡土气息浓郁,地域特色鲜明,主要包括乞巧文化、盐井文化、羌藏文化等,有二层木阁楼、罐罐茶、麦淋酒等生活习俗文化以及传承和发展秦汉礼仪习俗的婚丧嫁娶文化,有高抬、皮影戏、口弦弹唱和遍及全县的山歌、秦腔等民间戏曲文化,有泥塑、滩坪陶罐、宽川麻鞋、中坝竹柳编等民间手工艺文化。


礼县人民政府网址:http://www.lxxxgk.cn

客服电话

0939-611713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手机App

陇南信息网手机App

手机版

陇南信息网手机版

微信订阅号

陇南信息网微信订阅号
技术支持:陇南码尚科技
陇南信息网为陇南互联网、电子商务事业发展助跑!
Copyright © 2005-2019 0939.cn All Right Reserved 甘公网安备 62122302000008号陇ICP备190027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