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陇南生活大数据 > 图说陇南

图说两当 | 两当红色旅游助脱贫

分类:图说陇南作者:dp_v_article_detail_author编辑:陇南信息网来源:陇南日报时间:2018年06月14日 11:31浏览:829

红色火种世代相传,革命信念永不熄灭。一直以来,在两当这块红色福地上,勤劳善良的人民群众不断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在珍惜现在幸福生活的同时,用不懈奋斗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两当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积极转换思路,变资源为资产,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大力推进开发,催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对火神庙村的村民刘会荣来说,近几年日子过得很满足,不仅因为面貌焕然一新的村子,越来越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因为在家里就可以挣钱。

“去年仅卖酒我们就收入了8万多元。”刘会荣高兴地说。

火神庙村地处两当县太阳工作站,距离当年“两当兵变”部队改编地太阳寺仅仅几公里的路程。一直以来,因山大沟深、交通不畅等因素,包括火神庙村在内的整个太阳工作站的“贫困帽子”迟迟难以摘下。

穷则思变。近年来,在两当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脱贫攻坚目标,太阳工作站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培育“三养一育”产业,特别是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紧抓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机遇,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我们村就在两太公路沿线,游客从县城前往太阳寺,必须经过这里,这也大大增加了烧酒销售的机会。”刘会荣说道。

刘会荣家的酒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红军烧酒”,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也是因为有一段与红军不得不说的故事:1932年4月,“两当兵变”部队在离火神庙村不远的太阳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期间,有部分受伤的红军战士急需医治,因没有医用酒精,打听到火神庙村有酒后便急急赶来。彼时,刘会荣的祖父因懂烤酒技术正在一肖姓大户家打长工,闻讯后便带了酒出来为红军救急。

“后来,父亲传承了祖父烤酒的技艺,这一段革命故事也流传了下来。”刘会荣说,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他家的作坊一点点壮大,烧酒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太阳工作站的支持下,我牵头注册了两当县红色烧酒坊专业合作社,新打造烧酒坊6间110平方米,逐渐带动全站16户群众开始参与烤酒。”刘会荣说。

以此为契机,火神庙村还建成了“红军烧酒”主题文化广场、旅游停车场、茅草亭、石砌仿酒坛等。

近年来,两当县始终将红色旅游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先后建成了两当兵变纪念馆、两当兵变旧址、两当兵变遗址、两当兵变部队侦查地东山、两当兵变部队改编地太阳寺、两当兵变前部队驻扎地杨店“一线六点”红色旅游景区。

“通过景区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县城至太阳寺红色旅游景观精品长廊,全面带动了全县酒店、宾馆、农家客栈发展及土特产的销售。同时开发出了12大类75个旅游商品,在兰州、西安、天水、宝鸡、广元等周边城市开拓了‘两当2日游’旅游线路。”两当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道。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两当兵变红色景区共接待游客105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带动全县接待游客180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员达到1500人,间接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员达到3500人,通过乡村旅游拉动2000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红色旅游提升了两当人气,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昔日的国家重点扶贫县,如今正依托红色旅游产业,迸发出无限生机。(陇南日报记者/韩县银/罗艳)


关键词:

网友评论


客服电话

0939-6117133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手机App

陇南信息网手机App

手机版

陇南信息网手机版

微信订阅号

陇南信息网微信订阅号
技术支持:陇南码尚科技
陇南信息网为陇南互联网、电子商务事业发展助跑!
Copyright © 2005-2019 0939.cn All Right Reserved 甘公网安备 62122302000008号陇ICP备190027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