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无款,只此一卷;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只此青绿》
“太惊艳了”
“简直每一帧都是一幅古画”
“看完直接从文化自信走到文化膨胀了”
这是除夕夜春晚《只此青绿》播出时
观众不断刷屏的字幕
古风装扮的舞者
踩着乐曲的节奏
一静一动,步步生莲
最终随着灯光的变换
融为连绵的青绿色山峦——
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
壬寅新春,瑞雪贺岁
摄影师捕捉到一组
陇南“青绿”镜头
我们生活的城市满屏惊艳!
↑市区全景 冉创昌/摄
↑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县鸡峰山 张平良/摄

↑文县天池 冉创昌/摄
绿色是陇南最亮的底色,是陇南最强劲,也最具潜力的核心竞争力与比较优势。陇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两山”理论,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纯净健康的生活空间,成为镶嵌在甘肃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绿宝石。↑宕昌官鹅沟森林公园 胡卫东/摄
↑成县山区“绿富美”张平良/摄
今年全省两会期间,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在参加陇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扮靓“绿”的秀色,做好“两山”转化文章。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谆谆教导,充分发挥绿色资源优势,擦亮绿色底板、彰显绿色之美、突出绿色发展、深挖绿色价值,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文县白水江泛舟冉创昌/摄
↑西和姜窑村 冉创昌/摄
如果把陇南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比作一幅宏伟蓝图,那么,在典范城市建设中,“绿色”作为其底色,将是最浓重、最鲜亮、最醒目的“一抹”。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高质量“生态美百姓富”在陇南结出硕果。
↑康县阳坝茶园张平良/摄
↑武都裕河金丝猴冉创昌/摄
1
绿色映底蕴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陇南全民行动建设美丽陇南
让高颜值的生态环境与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统一服务于高品质的美好生活
最新数据显示:
2021年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3%
居全省第一
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7项
水土保持率达到73%
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实施天然林保护935.9万亩
人工造林50.1万亩
……
如今的陇南
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
大熊猫、金丝猴等30多种
国宝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
候鸟更是飞来栖息
几乎绝迹的亚洲金猫也惊喜出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陇南将擦亮绿色底板
努力挖掘提炼
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
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动人色彩
实现生态陇南绿色崛起
2
美丽肇振兴
走进陇南乡村
碧树青山,风吹竹林,鸟语花香
庭院错落有致,巷道曲径通幽
山水田园,风光旖旎
水在画中流,人在画中游

乡村蜕变之势汇聚成一股潮流
串点成线席卷更多的陇南乡村
返乡青年、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新风尚
乡村旅游风景变成钱景
转化为绿色经济发展的资本
我们憧憬,我们更相信
2035年的陇南
必同全国全省一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
跃然眼前
3
开放塑优势
陇南自古就是交通要道
也是甘肃的南大门
随着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相继建成运行北上兰州、东至西安、南下川渝“三位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让陇南再次成为连接西南西北的“黄金通道”



4
环境聚民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走进陇南蓝天白云与绿树红花交相辉映民俗文化与时代精神竞相绽放是名副其实的市民“氧生堂”,自然“八音盒”儿童“游乐场”,心灵“梦工厂”


(记者/袁媛远)
监制:竹 翠 责编:王 芳
编辑:袁媛远校审:姚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