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畦水芹绿,十里飘菜香。”在柳林镇江口村蔬菜种植基地里,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芹菜的移栽,工人们正在拆分种苗、下土栽植,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今年以来,江口村立足实际,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产业牵引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采取“政府规划、集体建设、合作社运营、群众受益”的发展思路,整合资源,建成江口村蔬菜种植基地,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芹菜的生长周期短、投资成本低、经济效益可观,平均每年能够收获4茬左右。只需将土地全部翻整好,把芹菜幼苗进行移栽定植,再利用喷淋设备浇灌,整个过程简单又快捷。

“之前在家种小麦、玉米,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多少辛苦钱。现在好了,村集体整合闲置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还能来这里务工。一天90块钱,按天结账,非常方便,我很满意。”手里不停歇的村民熟练地移栽着面前的芹菜苗,目前徽县普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群众60余人稳定就业,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促进村集体收入2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江口村立足土地资源优势,盘活荒坡、荒山闲置土地资源,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做实土地规模流转大文章。村集体牵头整合流转村集体和村民闲置土地160亩,让“静置”资产变为“活力”资源,在东西协作的大力支撑下,利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成包括1000平米半坡温室1座、普通蔬菜大棚5000平方米、连栋大棚4800平方米及相关附属设施的江口村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徽县普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导向,瞄准蔬菜种植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开启乡村振兴“新密码”。

“今年,我承包了村集体蔬菜种植大棚及温室,主要发展蔬菜制种、蔬菜种植、订单辣椒制种等特色产业,眼下正在移栽大棚芹菜,计划移栽20万苗,现在每天用工都在20人以上,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跟前群众的收入。”徽县普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道。

产业兴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江口村依托农业产业优势,持续优化蔬菜产业结构,将蔬菜种植作为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径”,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拓宽了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通讯员 李飞龙)
监制:王建东 审核:马文渤
责编:毛 旭 编辑:李 娜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