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裕河镇山明水秀,乘车沿山路盘旋而上,窗外的景观从林立的小洋楼变成了掩映在茂林中的古村落。从远处看去,七古崖社一座座土墙青瓦的民居飘起了袅袅炊烟,好似一幅水墨画。走进村子,鸡犬声相闻,田间地头村民正在辛勤劳作。
“七古崖社是赵钱坝村的四个社之一,现在这里有27户人的房,全部是石砌地基、土木结构、明椽明瓦的老房子,最早的一百来年,最新的也有三十多年。村民们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种植茶叶和中药材。”赵钱坝村副主任罗吉金说。
据裕河镇干部袁军介绍,近年来,按照“三善”“四平”的要求和“一保二建三修四拆”的原则,裕河镇在处理好“拆”和“保”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保护,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延续了历史文脉,更留住了乡愁记忆。
漫步在七古崖社,我们看到青石的小路、古树、石墙,还有四合院、三合院、尺子拐民居,在这里可以寻找到最原始的乡村风光。
“我们准备依托自然生态特色和民俗特征,打造特色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也都很支持这项工作,希望如此美丽的村庄被更多人所熟知,所以都自发参与到古村落‘活化’和‘美化’的队伍中,不但纷纷捐献出了家中尘封多年的犁头风车、木桶铁炉、石碾手磨等老农具来妆点村子,而且时常组织在一起清理村里环境。”罗吉金告诉记者,随着裕河镇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到七古崖游玩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每年六七月份是高峰期。
据了解,由于灾后重建、危房改造等项目,如今七古崖社的大量群众都下了山,在乡镇和马路沿线安了新家,但在农忙时节都要上山发展产业。
“我家在镇上买了120多平米的房子,我和老伴在山上种植了10亩茶树和一些中药材,孩子们也在外面务工,一年下来总收入有10多万元。”村民林兴芳说。
监制:石 鼓 责编:杨丽君
编辑:袁媛远 校审:李敢峰 张一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