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坝镇花桥村位于白望公路沿线,花桥不是一座桥,而是村庄的名字。传说从前有一个了因和尚曾经做过一个梦,他梦见九天玄女对自已说,菩提山庄就是他的归宿,后来了因和尚就来到了花桥,一眼就看中了这块宝地,便住了下来,在后面山坡上搭建起三间茅舍,吃斋、念经、参禅。
了因和尚曾给村里人说,他在梦里看见女娲炼石补天了,看见女娲乘坐莲台稳坐在菩提山庄的正空,口诵真经,只见女娲娘娘周围光芒万道,方圆围满了火烈鸟,那些火烈鸟排成一个一个的方队,把女娲娘娘围在当中,按女娲娘娘法旨一队队飞向炼炉;九幽素女正忙着给炼炉送风添水;九天玄女正在指挥周边百姓从圆明山往炼炉旁运石。只是倒淌河水势湍急,运石十分困难,九天玄女便传令河两旁的两株参天菩提造桥。菩提树接了法旨,便伸出两根侧枝,相互伸展过去,然后紧紧裹在一起,不一会儿功夫便搭成了一座桥。后来有几根现藤蔓沿菩提树长上去,缠绕着搭桥的树枝,并且开满了鲜花,结满了果实。
但是不管了因和尚怎么说,庄里人还是没人相信他做的梦说的梦话,百姓也没有见到了因梦里面的桥。从黑马关和老龙王山而来的这条倒淌河水流湍急,而且每遇雨水较多的日子总会发洪水,使得过往客商和当地百姓无法通行。
了因和尚一心想修一座桥,于是他在菩提树下参禅的同时也化一些缘,在洪武三年攒够了钱后,乘官府组织修整茶马古道,便组织村民在河上建起了一座木廊桥。又从甘南请来能工巧匠,给廊架和柱子柱头上雕了花涂了彩,成为平落河上最好看的木廊桥,后来大家就把这个村也叫作花桥。
花桥的菩提树有1300余年了,明代时期,兰皋驿窑坪茶马互市十分繁荣,茶马客商经常要经过歇脚、修整。了因和尚看到过路客商艰辛,百姓生活饥苦,就在菩提树下打了蒲团,除了参禅之外还给乡亲们传诵佛法、看病施药,给过路客商指点迷津,并于菩提树根旁修了灶台,施舍一些饮食。据说了因和尚在树下整整参禅九十九年,惊动了到九井圣地行宫小憩的九天玄女,便点化了因修成了正果,在此坐化成佛。菩提树因为了因和尚长期在树下搭灶做饭,被烧得斑斑驳驳,但因了因常年诵经渡化,沾上了佛性,虽仅剩下半张皮仍然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保佑着全庄人的康宁。
现在花桥全村辖8个合作社215户774人,美丽乡村建设前,村内道路泥泞,群众住房环境差,村容村貌乱,思想观念陈旧,经济发展滞后,2011年全村贫困户126户445人。为从根本上改变贫穷面貌,2012年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提升,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发展乡村旅游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1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60元,贫困户减少到41户,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57.5%下降到目前的18.5%。先后荣获“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甘肃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全省农民回乡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区”“2016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奖和人文奖,现已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康县全域旅游的门户和名片。
2015年花桥村被列为全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市委书记孙雪涛高度重视,市长陈青亲自抓点谋划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县乡党委、政府抢抓机遇,集省市县镇村五级资源,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化经营、贫困户参与、综合性带动”的方式,高标准建成了入口服务、游客接待、休闲养生、民俗体验、亲水游乐、养身休闲等13个核心区域。通过招商引资由陇南龙江公司投资2300万元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和乡村宾馆;省公航旅投资2600万元建设了自驾游房车露营地;县上采取土地入股、整合项目资源等方式筹措资金2800万元,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硬化了村内道路,改造了房屋风貌和庭院,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中医养生堂、村史馆、电子商务室及油坊、酒坊、磨坊、豆腐坊、村内广电网络、wifi等服务设施以及污水管网、仿生态河堤和供水工程,结合“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发展13户农家乐,建成10家农家客栈,64间客房102张床位。
在乡村旅游运营上,实行协会统一管理,协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下设旅游扶贫、餐饮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安全管理4个分会,会长及成员均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景区各种经营常规工作、日常事务进行全面规范管理。探索完善了乡村旅游三种运营带贫模式:一是“协会+企业+贫困户”模式,全村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40户从扶贫互助社户均借款5000元,入股茶马风情旅游文化公司,每年每户贫困户可获得1150元的稳定收益。二是“龙头企业+产业+贫困户”模式,旅游文化公司、酿酒企业、农家乐、农家客栈与贫困户签订需求合同,带动41户139人通过发展养殖、种植、采摘山野菜和从事务工等方式增收。三是“支部+协会+贫困户”模式,由协会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公共服务管理,带动贫困户18户77人增收致富;帮助务工青年组建专业合作社,采用入股分红、流转土地、农户务工、开办小吃摊点、饮品摊点等形式,带动了16户贫困户增收,既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又使贫困户就地就业脱贫。2016年5月20日在花桥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推广了“花桥经验”。自全省现场会以来,已累计接待兰州、西安、成都、青岛、银川及周边地区游客37万多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0多万元,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社贫困户155户680人增收,达到了一村带一片、一片带全镇和就地城镇化的成效。
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花桥村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枢纽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下一步将发挥全市旅游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花桥温泉酒店和茶马康城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全力做好“旅游+”文章,留住乡愁、打扮乡容、开发乡宝、幸福乡民,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样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