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平洛镇团庄村位于江武公路沿线,距平绵高速成武段平洛出口200米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村占地面积6.3平方公里,辖6社223户778人,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200元。团庄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龙凤桥、平乐古道、团城等历史遗存,2015年6月被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评选为“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将全村作为一个整体博物馆展现,2016年6月荣获“第二届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称号。
这里有着团庄土堡的流传故事,该村村名也因此而得来。团庄土堡从元代筑起至今,团庄人一直自豪地称为团庄城。(其实,团庄只是一个堡。)团庄城高二十五米,长三百米,宽二百米。团庄城小却很有特色,一条红节子石铺成的路呈一个规规矩矩的十字通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十字路经人踩畜踏,光如凝脂,在阳光下闪耀着莹亮的红光。城里有粮店药铺绸缎铺铁匠铺杂货铺。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城北张家,宋代做过团练使,祖传武功,远近闻名,后以押镖为生,家境殷实;城南龙家,开着药铺绸缎铺杂货铺,垄断了城中的商业。城南又称铺子院。称龙家为商户;城东住着王家,家有良田近千亩,有长短雇工百十人,家中存粮足够三百多人吃十年。城西彭家因有一个娇艳女子进了清宫,家势陡起,新造院落有一对石狮子把守,和张龙王家平起平坐,难能可贵的是四家人精诚团结,精心管理着这座小城。
农闲时,集合全城人练兵习武,修补城墙。城门内有上城马道,城墙上可容四个人并排行走。城垛上安有火炮十门。城门用上好的柏木作成,外用铁皮包裹用铜钉密钉,多少悍匪窃贼垂涎城中四家家资均因防守严密不能得手。一日,从河南起家横冲几省如入无人之境的白郎到了犀牛江边,听说了团庄城的坚固及城中四家的富足,发誓要攻下这个“土围子”(白郎语)第二天,白郎带着三千余人直逼团庄城下。但见城上彩旗飞扬,刀枪密集,城里和招募来守城的兵勇一个个骁勇非常。白郎连攻了三天无损团庄城的一根毛发,倒是自己的人伤亡无数。白郎咬牙切齿传令其余各队全部集结城下,想困死团庄城人。不料城上锣鼓喧天,一辆辆独轮车驮着粮食上了城墙,抛下许多粮食说:“白郎白郎你莫走,王家的粮食让你吃个够。白郎白郎你莫嫌,龙家的绸缎让你穿三年。”白郎见此情景,知道强攻不下,围困又不成,不免焦燥,传令下去。若有人献计破了团庄城愿将城中财产的一半送给献计人。城外二杆子刘二毛听了,连忙闯进白郎营帐说:“团庄城内啥都不怕,就怕断水。如果把城东的小河从上游截住,不出三日,团庄城因井中无水不攻自破。”白郎听了大喜,忙命人去断水源。水源一断,城中井里果然水枯。
城中无水,人心惶惶。四家家主慌忙商议对策,一个早上过去都想不出良策。张团练说:“不如效仿白郎也晓谕城中人等有破围城之策者,赏我们四家家私一半。”三家家主听了,不甚情愿,又转念一想,不依此法,破城之日,便是断头之时,损失点家私算得了什么。只得应允了。告示一出,一私塾先生说:“派人去平洛河里捕捞几尾活鱼来,白郎必失耐心弃城而去。”四家家主问其故,私塾笑而不答,只说:“明日便见分晓。”
夜间,张家派几个家丁在平洛河里捕得几尾活鱼而归。
次日日出时分,私塾先生让人用盛了清水的木盆连鱼一同垂下城去,并传话给白郎:“听说将军远离家乡,多日不吃鲜鱼,特将城中饲养的活鱼送几尾以解嘴馋。”白郎见了活鱼,听了传话,怒气冲天,将献计的刘二毛抓来,不容分说,推出去斩了首级,喊令弟兄拔营绕城西去。
白郎围困团庄计一十六天,无获而去。
团庄城却在白郎离去之后不久突然衰败了。现在,团庄城还存在。城中也还住着十几户人家,但早已没有了往昔的繁荣,仅剩一些留存不多的历史遗迹。
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前,村内杂草丛生,群众住房多为土坯老房和部分灾后重建砖混结构房,且大多土坯房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2013年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按照古村修复型标准,坚持“四不”原则,在不破坏原来的风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布局,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铺设石子路、青砖路、倒沿砖,修建广场、仿长城墙、小花墙、凉亭、公厕、垃圾房、仿木围栏、花坛、树池、悬空踏步梯、水渠散水台、安装太阳能路灯,全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增加了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茶马古道浮雕、撰写木质对联,修建了210平方米文化墙,对农户房屋进行仿古打造,增加了美丽乡村的文化内涵。
团庄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利用独特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产业,目前全村花椒种植面积1300亩,靠花椒产业人均增收2000元。依托建成的美丽乡村,充分发挥历史积淀、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结合“ 十村百户千床”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发展农家客栈1家,打造水景、明月桥景观、人造瀑布等旅游节点,对龙凤桥、祖师殿、团城和古城墙等进行维修翻新,为全镇旅游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后,将按照“康北第一村”和“成武高速休憩旅游驿站”的定位,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以创建国家3A级文化传承体验性乡村旅游示范基地为目标,以龙凤桥、氐王墓、古城墙、明月山为依托,深度挖掘村内文化,有效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精心打造小品节点,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着力打造全市乡村旅游新名片,辐射带动龙坝、孙家坝周边乡村,特别是龙坝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拓宽致富渠道,精准脱贫致富,真正达到一村带一片的效果。
网友评论